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变革点燃激情:金融催动民营经济再出发


发布时间:2019-08-15 点击量:

  8月的北京骄阳似火,每天上午11时不到,地处东城区的翠花胡同就开始热闹起来。胡同深处,循着一串红灯笼望去,一家门脸不大的餐馆门前已经排起了队。胡同43号的门脸上方,挂着一块有些褪色斑驳的红木牌匾,上面写着:“悦宾,中国个体第一家”。
 
    这家名为悦宾的饭馆1980年9月30日开业,至今已“火”了近40年。饭馆地道的老北京风味是让全国食客们慕名而来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中国个体第一家”的招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之一,悦宾饭馆的开业吸引了大量中外媒体争相报道,一家外媒当时评论道:“在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重要历史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悦宾饭馆的开门迎客犹如破冰的第一锤,固封多年的民营经济自此蓬勃发展。随着党和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我国民营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蝶变。截至去年末,我国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已突破1亿户,民营经济呈现了“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已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70年峥嵘岁月,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与民营经济相生相伴,民营经济融资体系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从线下到线上、从间接到直接等重要变革发展历程。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中国个人融资四十年发展与创新报告(1978-2018)》测算,我国个人经营性融资的供给在40年间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整体余额从1978年的152.80亿元增长超千倍,至2018年已达到15.64万亿元。
 
    如今,个体和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政策环境的大力支持下,银行业金融力量正推动民营经济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
 
    改革引航 
 
    民营经济融资供给
 
    焕发蓬勃生机
 
    走进悦宾饭馆,不大的空间里密密匝匝地摆满了10余张餐桌,白色的桌布上铺着一次性台布,前台放着醒目的老算盘。墙上唯一的装饰是一幅挂了39年的墨笔,仅有三个大字“尝尝看”,落款是“一九八零年十月六日”。
 
    饭馆里的这些“老味道”在诉说着历史。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大门逐渐开启。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开源股权投资有限公司重点对航空、文旅、健康、科技、物流、安保等行业领域展开股权投资,打通产业上下游,整合相关资源,打造产业化商业模式,实行集团公司多元化的投资发展。同时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合理分配资源配置,依托三大产业,发展六大行业,带动九个专业,优化产业结构,挖掘企业市场潜力,带动企业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