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互联网教育业展望 紫光学大、凯文前景变数升级 中公教育再难“躺着赚钱”


发布时间:2021-03-10 点击量:

隔夜,在纽交所上市的跟谁学股价一度止住跌势,反弹1.2%,收于67.97美元,公司股价上周跌幅达36%,市值蒸发逾500亿人民币。据悉,导致跟谁学股价大跌是因为有市场消息称公司Q3或收入低于20亿元,低于业内预期的21.2亿。

也是在上周,猿辅导完成了G+轮22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155亿美元,一度成为目前全球互联网教育业中估值最高的公司。

两家公司近日掀起的波澜,令国内K12在线教育、乃至整个互联网教育市场前景更受资本圈关注。

我国K12在线教育事业发展前景

互联网教育产业上游涵盖各类服务商,包括师资与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软件和硬件提供商;中游为在线教育培训机构;下游为C端消费者,学生和家长。

按照年龄段和学习目来区分,在线教育培训机构覆盖下游的全生命周期,包括0至6岁的启蒙教育、7-18岁学生以应试为目的的K12辅导教育,以及面向成人的职业教育,此领域又分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

我国的在线教育产业兴起于21世纪,2015年至2019年,在线教育驶入快车道,期间诞生了51TALK、猿辅导及纽交所上市的跟谁学等等公司,相关商业化产品不断涌现, 教育产业“线下+线上”模式不断融合,业态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未来竞争会愈演愈烈。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推动在线教育突飞猛进地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4.23亿,在全国人群中的渗透率达30%。

根据咨询机构爱分析估算,当前K12课外培训(线上+线下)整体渗透率40%-50%,按照当前我国K12人群1.9亿人估算,渗透人群近1亿,其中,一线城市占比约30%当前付费用户渗透率近10%(1000-2000万人),市场规模600800亿元,一线城市用户占据半壁江山。随着在线教育向三四线城市加速下沉,预计未来几年,K12课外培训总体市场规模将保持10%左右的复合增速K12在线辅导整体市场规模可达数千亿

中科院的报告显示,K12在线教育行业渗透率在2020年3月达到顶峰,为85%并预测到2022年将突破55%;今年K12教育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800亿的水平,K12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有望冲击900亿大关

K12在线教育和在线教育整体消费市场规模统计和预测:

1603784282(1)

来源:中科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IFIND

互联网在线教育上市公司三季报预热 3家公司引关注

观察国内上市的在线教育公司财报及各自的发展策略,是评估此行业前景的另一关键的角度。

在涉及互联网教育相关业务的92家A股上市公司中,截至目前已有34家公布了3季报预告,有9家首亏,包括飞利信、高乐股份、电广传媒等;华媒控股、海伦钢琴等10家公司预计业绩有所下滑;中文在线、南天信息等3家公司有望扭亏;鹏博士、汉王科技等7家公司报告期内业绩有望继续增长。

教育业务集中度相对最高9家公司中,已有中公教育、紫光学大、凯文教育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紫光学大、凯文教育是K12在线教育领域国内上市公司的代表,中公教育是职业在线教育巨头。

重点在线教育国内上市公司财报及预告摘要:

1603784340(1)

来源:IFIND,财经网

紫光学大和凯文教育,前者涉及领导层大换血,而后者则仍在与众不同的路上一走到底。两家公司的财报结合迥然不同的发展策略,一方面影射着行业发展之路势不可挡,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这一过程将伴随着去芜存菁。

紫光学大预计前3个季度净利润2500万元至3250万元,同比下降幅度为60.93%至49.21%。2010年就赴美上市、后来借壳银润投资回A的紫光学大的教育业务目前已覆盖全国30个省,教师团队7000余人,拥有超550家教学点。受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校区部分停业,公司中报净利1.07亿元,同比下降了32%;同期的线上教育收入占比达51.85%,减少了疫情对线下业务的冲击。

紫光学大3季报未能扳回一城,反而加强了资本圈对公司的定增案进程的关注度——7月,紫光学大发布了“磨刀霍霍”的定增预案,希望募资不超过11亿元用于OMO平台建设及教学网点的优化扩张。值得强调的是,如果定增募资顺利,金鑫届时将成为公司实控人。10年前掌舵学大教育并带领其赴美上市的金鑫能否如愿“掌舵”,这一重大变数攸关紫光学大在线教育事业能否迎来潜在的蜕变。

今年8月底,紫光学大的定增案获证监会受理;9月30日已收到反馈意见。上周五,在公司公布了最近的投资者互动内容,而这次融资前景也赫然成为市场优先关注的事件。

紫光学大投资者互动内容:

1603784400(1)

来源:IFIND,财经网

今年中报亏损7759万元的凯文教育是目前唯一一家可能续亏的公司,公司预计三季报亏损金额扩大至8700至9700万元。凯文教育主业也集中于K12教育,但与集中精力进军线上教育的诸多同行不一样的是,其以国际学校及教育为核心——公司已拥有北京海淀凯文学校和朝阳凯文学校两所K12国际教育学校。

今年3月,首届海淀凯文毕业生被录取的结果出炉——12年级的8名同学共收到包括纽约大学在内的37份来自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另外还有来自英国和澳洲的8份录取通知书;今年4月,首届朝阳凯文艺术班毕业生有14人,收获了包括罗德岛设计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在内的119封世界名校录取通知书。

但业务模式和教育成绩的背后是凯文教育在业内的重资产特征过于突出,盈利周期相对也更长——公司的固定资产在业内排名第一,今年中报已高达12.03亿元,比业内体量最大的中公教育还超出3.33亿元。

衡量以校园教育为主的教育类企业的指标模型较为复杂,除了声誉、师资、工资等因素外,从商业投资角度看,生源和学费增长是基础因素,而学生日常消费、活动消费则是外延型收入,所以毛利率、三费也可以作为衡量这类企业盈利能力的参考。

凯文教育2017年、2018年、2019年年报及今年中报的毛利率分别为4.38%、-6.75%、30.64和-11.52%,仅是去年年报该指标接近业内均值,其余报告期皆为垫底水平;另一方面,公司财务费用率明显较高,上述期间的财务费用与营收之比为5.62%、13.76%、7.46%和24.07%,均为业内拔尖水平,抵销了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的控制效率。

面临业绩压力,凯文教育下一步如何发展呢?近期公告显示公司未对线上业务做有针对性的战略安排,而是欲向相对轻资产模式发展——上个月18日,凯文教育宣布拟与世和国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发展。

2010年,世和国际与嘉兴市南湖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在浙江嘉兴合作建设现代宜居小镇-世合理想大地,项目共规划11.44平方公里,共规划建设7所国际化学校,其中2所学校已建成开学,有1所在建学校拟于明年开学。拥有丰富的教育园区开发经验的世和国际负责校舍投资建设,凯文教育提供团队管理、课程设置、师资招聘、培训咨询、国际认证、等相关服务。

在线上教育蓬勃发展之际,凯文教育的策略在业内显得十分与众不同,重资产发展思路并非绝对行不通,但面业绩压力日益上升是不争的事实,公司会否进一步通过在线教育创新,发挥自身优势,值得关注。

中公教育预计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226.29%至243.47%;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9亿至1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22%至42.56%。

中公教育的培训业务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培训领域,包括事业单位公务员招录面授培训、教师招录及教师资格面授培训等。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147.27%,主要是因为结转收入拖后所致。往年公务员考试时间为4月底,今年受疫情一度影响,考试日期延后到8月22日,中公教育收入确认延迟约4个月的时间。

因为是先付款后提供服务的典型行当,所以在教育和互联网教育业中,预收账款或合同负债都是衡量运营质量的关键数据。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导致培训被拖延且完成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在这互联网教育业务密度较高的9家公司中,有7家公司今年中报里已用合同负债取代了之前使用预收账款。

重点在线教育国内上市公司预收/合同负债统计:

1603784438(1)

来源:IFIND,财经网

中公教育、豆神教育和三盛教育今年中报的合同负债较去年预收款上升。其中,中公教育今年中报合同负债达72.22亿元,该数字与去年同期的预收账款相比上升了近27%,领先于其他公司。

今年公务员大幅扩招幅度同比上升了66%,研报平台并购优塾的最新研究认为,近年来国考的录取率较为稳定在1.5%与2%之间,所以扩招增速基本上可以用于反推报考人数增速。所以这成为提振中公教育收入的“催化剂”。

不过,根据10月中旬公务员局的数据,2021年公务员招录人数为25726人,同比增速回落至7%。这一因素无疑将成为影响中公教育后期业绩的重要变量。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推动参与高等职业培训群体(20至45岁)不可避免逐年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过去10年间,20岁到45岁人口占比已从2011年的42.28%下降到了2019年的35.91%。

这些因素不仅意味着中公教育后期发展难以是一条“躺着赚钱”之路,乃至对于职业在线教育业来说,都需不断求变提升经营能力以适应挑战前景。





开源股权投资有限公司重点对航空、文旅、健康、科技、物流、安保等行业领域展开股权投资,打通产业上下游,整合相关资源,打造产业化商业模式,实行集团公司多元化的投资发展。同时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合理分配资源配置,依托三大产业,发展六大行业,带动九个专业,优化产业结构,挖掘企业市场潜力,带动企业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